郭靖的一萬小時定律
香港中環的蓮香樓是百年老店,也是香港幾家碩果僅存的可以遛鳥的茶樓之一,茶樓內部依然保留著五六十年代的裝潢,很多店員都是在茶樓裡面工作了幾十年的老員工。這一天我們吃午飯時,一個老師父單手拿著大水壺,走到我們的桌前,一手把桌上的茶壺蓋子拿開,另一手把水往我們的茶壺里倒,他邊倒水邊把水壺向上提到了平肩的高度,只見一股滾燙的水柱從水壺口緣著一道弧線不偏不倚地灌進了我們的茶壺里。水壺的高度,手腕的勁度,水流的精准,動作的自信,真是叫人佩服。這一個看來簡單的倒茶動作裡面可是隱含了多少年苦練的成果!我情不自禁抓住時機把這個情景拍了下來。
說到苦練,我想起了作家葛拉威爾 (Malcolm Gladwell) 在他的2008年的著作《異數》(Outliers) 裡面提出的「一萬小時定律」:「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一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超凡的必要條件。」攝影大師亨利 • 布列松 (Henri Cartier-Bresson) 也說過一句類似的話:「你所拍攝的前一萬張作品都是垃圾」。
不過後來傳說葛拉威爾提出的一萬小時定律有斷章取義之嫌,因為他只是部份地引用了一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的研究報告。這個教授叫安德斯 • 艾瑞克森 (Anders Ericsson),他是被譽為世界級的「傑出表現」研究權威,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讀一下他在哈佛商學院發表的報告 The Making of an Expert。艾瑞克森的研究提到了一個重要的理論:刻意練習 (deliberate practice)。他認為一個新手變成專家不取決於他是否做了大量的練習,反而是取決於那些練習是否刻意地進行,長時間的盲目與機械性的練習是不會得到最大的效用的,這是因為人腦習慣於把重復的行為轉變為自動習慣。例如,當你第一次學習系鞋帶時,你必須仔細考慮過程的每個步驟。如今經過多次重復之後,你的大腦可以自動執行此程序。我們重復執行任務的次數越多,它就會變得越無意識。只有刻意地針對弱點來重復練習與改良,才是決定個人成就高低的關鍵所在。
20世紀最有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內森 • 米爾斯坦 (Nathan Milstein) 因為看到其他人投入了長時間的練習,他就很擔心地問老師他的練習時間是否足夠,他老師說:假如你是用你的手指來練習的話,練多久都不夠;假如你是用你的腦袋去練習的話,兩個小時就綽綽有餘了。
從這個理論來看攝影這門手藝,假如只是不停的去拍照,什麼主題都去拍,拍攝的時候也是機械性地操作,雖然每一次都拍上幾百張甚至上千張照片,但是拍完後可能會發現有不少問題:對焦不清楚,曝光不正確,構圖不完美等等,原因是整個攝影的流程裡面都有很多缺點。比較好的補救的方法不是再去漫無目的地多拍幾千張甚至上萬張照片,而是刻意的去針對其中一個弱點來不斷的練習與改善。比如說拍照對焦常常不准,那就針對性的練習對焦,刻意地去把對焦的練好,先不要去管照片曝光,燥點,構圖等其它方面,那些暫時都不是重點。
在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裡面,郭靖總是被人罵笨,他的母親,師父,同伴,都說他笨,教他降龍十八掌的師父丐幫幫主洪七公也對他的魯鈍搖頭嘆息。記得洪七公教郭靖降龍十八掌第一招亢龍有悔時,郭靖就對著一棵小樹不停的打,不停的練,從早練到晚,打上幾百遍,幾千遍,心無旁鶩,專心一意,他不會想著一下子打小樹,一會打牆壁,或者去打柱子,也不會練一下掌法,又跑去練輕功,暗器,劍術,刀法,他只是一心一意的對著一棵樹打上千百遍,直至筋疲力盡。最後他把降龍十八掌統統學會了,而且青出於藍。
攝影參數:35mm, F3.5, 1/40s, ISO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