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91 – Fine art photography

何謂藝術?

在我準備昨天的黑白照片的時候,我想到了一個不少攝影師都會遇到的問題:什麼時候應該把一張彩色照片轉換成黑白照片?從某種程度來看,這是一個非常主觀性的問題,隨個人的偏好而定,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

偏好黑白或偏好彩色的雙方都有他們的理由。喜歡彩色的攝影師會覺得彩色照片更接近現實,有更強的表達力,黑白攝影是時代的遺物,比較老套。喜歡黑白的攝影師覺得黑白更有美感,能營造更好的情感,也因為沒有了顏色的干擾,黑白照片可以更好地體現事物的本質。

上面的這些論點儘管沒有對錯,但都是相對比較感性和主觀的,多取決於個人的喜好和看問題的角度。有趣的是科學家們也提供了一些客觀的證據來幫助我們理性地分析這個問題。神經科學研究發現大腦對於深度,速度,空間的認知是跳過大腦管理色彩的區域來獲取的。換句話說,一張照片的立體感,縱深度完全決定於亮度 (luminance) 的對比程度而與顏色 (hue) 和飽和度 (saturation) 無關。我們只需要用不同亮度的灰色,就可以影響觀看者對於立體感的感知。在一個藝術作品裡面,顏色與線條只是象徵與標誌,他們可以用來影響情緒,但是它們不能營造立體視覺效果。畢卡索也說過一句話:Colors are only symbols. Reality is to be found in luminance alone.

至於黑白照片是否比較有美感,能營造更好的情感,那可能就牽涉到更高的藝術層面了,尤其在美術攝影 (fine art photography) 的範疇裡面,一張照片要成為一個藝術作品除了它應該達到了一定的美學標準以外 (通俗而又不十分嚴謹地說就是好看),更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個作品有沒有傳達某種「情感」給觀看者。注意這裡說的是情感,而不是情緒。

托爾斯泰在他的「何謂藝術?」一書中就給出了他對藝術的定義。他覺得「一個作品只是使人感到愉悅」是遠遠不足以成為一個有藝術價值的作品的,那充其量只能說是好看而已,他覺得藝術創作就是藝術家透過一些「外在的標示」來把他的情感傳達到觀看者的行為,透過這些行為而產生的作品才算是藝術的作品。而那些「外在的標示」可以是建築物的線條,繪畫的色彩,音樂的旋律,舞蹈的動作,演員的表情,文學的語言等等,當然攝影的主題,光影,色彩也包括在內了。

我的黑白照片距離托爾斯泰定義的藝術作品還距離太遠,不過我會不斷地學習,能往那個方向多邁進一小步也是好事。

攝影參數:19mm, F16, 30s, ISO 40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